1898 戊戌 1歲
11月9日,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(今桐鄉市石門鎮)豐同裕染坊店內廳樓上,父親豐鐄(1865-1906),母親鐘雲芳(?-1930)家中排第七,為長男。
11月9日,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(今桐鄉市石門鎮)豐同裕染坊店內廳樓上,父親豐鐄(1865-1906),母親鐘雲芳(?-1930)家中排第七,為長男。
萌發作畫之念,開始描《芥子園畫譜》。
所讀私塾改名為溪西兩等小學堂,校址在石門灣西竺庵。
溪西兩等小學堂改名為崇德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校。
與崇德督學徐芮蓀(1865-1929)長女徐立民(1896-1983)定親。
2月,在《少年雜誌》以文言文發表四篇寓言,《獵人——戒貪心務寡欲》《懷挾——戒詐偽務正直》《藤與桂——戒依賴務自立》《捕雀——戒移禍務愛群》,為迄今所知其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。
秋,以第三名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(浙一師)。
從李叔同(1880-1942)、夏丏尊(1886-1946)學習绘画音乐國文及日語。
粗通日語,代李叔同接待來西湖寫生之畫家大野隆德、河合新藏、三宅克己(1874-1954)等。
豐子愷參加校中“桐陰畫會”(後改名“洋畫研究會”)及金石篆刻研究會“樂石社”(後改名“寄社”)。
在浙一師《校友會志》第十六期上發表《溪西柳》《浪淘沙》等詩詞。此為迄今所發現豐子愷最早發表的詩詞作品。
5月,作《清泰门外》速写画。
8月19日,恩師李叔同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為僧,法號弘一。
3月13日,與徐立民完婚。
7月,畢業于浙一師。
秋,與同學吳夢非(1893-1979),劉質平(1894-1978)於上海小西門黃家闕路一弄內籌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,任教務主任與西洋畫教師。同時,在東亞體育學校、愛國女學、城東女學等學校兼課,並在《東亞體育學校》校刊第一期(12月出版)上發表《圖畫教授法》一文,為迄今發現豐子愷最早發表的藝術理論文章。
4月20日,中華美育會出版了中國第一本美育學術月刊《美育》,豐子愷任編輯之一,並陸續發表《畫家之生命》《忠實之寫生》《文藝復興期之三大畫傑》等藝術論著。
早春,乘“山城丸”号客轮赴日本東京遊學。先後在川端洋畫學校及二科畫會學習油畫,偶然發現了日本漫畫家竹久夢二(1884-1934)的作品,大感興趣。留日十個月,結識了陳之佛(1896-1962)、關良(1900-1986)等學友。
回國後複任教於上海專科師範學校,同時又在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兼課,並結識陳望道(1891-1977)、朱光潛(1897-1986)、匡互生(1891-1933)等友人。
初秋,由夏丏尊(1886-1946)介紹至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圖畫、音樂。遷浙江上虞白馬湖畔,因宅邊有自植楊柳一枝而名其居曰“小楊柳屋”。授課之餘,努力鑽研文藝理論,並開始用毛筆作簡筆畫,畫風受竹久夢二、陳師曾(1876-1923)等人影響。
12月16日,在春暉中學校刊第四期發表漫畫《經子淵先生的演講》《女來賓——寧波女子師範》,此乃所發現豐子愷最早發表的漫畫。
仍任春暉教職,並在寧波第四中學、育德小學兼課。
參加由茅盾(1896-1981)、鄭振鐸(1898-1958)等創立的“文學研究會”。
夏丏尊所譯亞米契斯《愛的教育》在《東方雜誌》連載,豐氏為之作插圖並設計封面。
7月,漫畫《人散後,一鉤新月天如水》在《我們的七月》雜誌上發表。
春暉中學校歌取詞唐代詩人孟郊《遊子吟》,豐氏為之譜曲。
部分春暉中學同仁與校方意見不合,多人辭職,匡互生與部分師生到上海。
12月朱自清(1898-1948)的詩與散文合集《蹤跡》,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,豐氏為其繪製封面。
年初,匡互生等人在上海籌辦立達中學,豐子愷為創辦人之一。同時往上海專科師範兼課。
3月,“立達學會”成立。豐子愷為學會常務委員。
夏,立達中學改名為“立達學園”。豐子愷任校務委員,西洋畫科負責人。
5月,被聘為《文學週報》上海特約執筆者。編輯鄭振鐸與《文學週報》發表豐氏畫稿《燕歸人未歸》等。豐氏開始在畫作上署名TK(豐子愷的威氏拼音法為Fong, Tse Ka)。
12月,文學週報社出版《子愷漫畫》,此為豐子愷最早的漫畫集。為該畫集作序文的有鄭振鐸、夏丏尊、丁衍庸(1902-1978)、朱自清等,俞平伯(1900-1990)作跋,另有自序一篇。同月,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豐子愷第一部音樂理論著作《音樂的常識》。
為俞平伯的兒童詩集《憶》作插圖。
參加上海之進步組織“著作人公會”,並兼任澄衷中學、復旦實驗中學教職。
2月,開明書店出版第二冊《子愷畫集》,由朱自清作跋。
10月21日,豐子愷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,法名嬰行。
11月27日上午,與學生陶元慶(1893-1929)等訪魯迅(1881-1936)。
3月,夏丏尊所譯《愛的教育》由開明書店出版,豐氏為之作插圖並設計封面。
春,與夏丏尊赴杭州西湖招賢寺拜見弘一法師。夏,與大師一同訪城南草堂,並傳撰《法味》一文記之。
秋冬時節,弘一法師在上海停留,居豐子愷家。弘一法師採用“抓鬮”法為豐子愷取宅名為“緣緣堂”。
9月,立達學會創辦刊物《一般》,豐子愷任美術裝幀設計及撰稿人。立達新校舍在上海北郊江灣落成,豐氏遂遷居永義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