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樹畫册》是豐子愷于1939年客居廣西宜州時所創作。當時正逢抗日戰争, 1937年豐子愷寫下了 “寧當流浪漢,不做亡國奴“的立心之言,就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藝術逃難之旅。他胸懷祖國大地,心系貧苦百姓,一路走、一路寫、一路記、一路畫,把逃避時所見、所聞、所感繪諸于紙上。正如豐子愷在大樹畫册自序中所言“邇者,蠻夷猾夏,畜道横行于禹域,慘狀遍布于神州,觸目驚心,不能自己,遂發爲繪畫,名曰大樹”。這是大樹畫册的成因。

豐子愷逃難脚踏的是山河大地,創作面對的是疾苦百姓,二十開精彩的畫作,是對現實社會客觀的真實寫照。”細閲此二十頁精彩畫作後,深深體會到父親對生命的熱愛, 對藝術的沉迷、對愛國的情深。他那慈悲的心淋灘盡致,實在令人嘆佩!”豐子愷的幼女豐一吟對畫册如是説。

“大樹被斬伐,生機并不絶。春來怒抽條,氣象何蓬勃。”大樹畫册無疑是抗戰時 期美術作品的一座豐碑,是中華兒女自强自立、保家衛國的一曲高亢的戰歌!更是豐子愷繪畫作品中有着深遠意義的重要篇章!

(本文摘自節選《教惟以愛——豐子愷的藝術世界》)